卷二     基督奧跡的慶典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<返回目錄>
第二部分       教會的七件聖事

第一章          基督徒入門聖事

第三條

感恩(聖體)聖事

  1. 感恩(聖體)聖事完成基督徒入門過程。凡因聖洗而提昇到王者司祭的尊嚴,藉堅振而更深入肖似基督的人,透過感恩祭,與整個團體一起參與主自己的祭獻。
  2. 「我們的救主,在祂被出賣的那一夜,在最後晚餐中,建立了祂體血的感恩祭禮,使十字架的祭獻得以永留於後世,直到祂再度來臨。主同時把祂死亡復活的紀念,託付給祂所摯愛的淨配──教會。這是仁愛的聖事、團結的標記、愛德的聯繫、逾越的宴會,『在此宴會中我們以基督為食糧,使心靈充滿恩寵,並獲賜將來榮福的保証』」。

一、感恩(聖體)聖事  教會生活的泉源與高峰

  1. 感恩(聖體)聖事是「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」。「至於其他聖事,以及教會的一切職務和傳教事業,都與感恩(聖體)聖事緊密相聯,並導向這聖事;因為至聖的感恩(聖體)聖事含有教會的全部屬神寶藏,也就是基督自己,祂是我們的逾越」。
  2. 「感恩(聖體)聖事是與天主生命相通、與天主子民共融合一的有效標記及最卓越的源頭,教會是藉此而存在的。感恩(聖體)聖事既是天主在基督內聖化世界的高峰,也是人在聖神內敬拜基督,並藉著基督敬拜天父的高峰」。
  3. 最後,藉著感恩慶典(彌撒),我們已與天上的禮儀相融合,且預嘗永生,在那時,天主將是萬物之中的萬有。
  4. 簡言之,感恩(聖體)聖事是我們信仰的總綱和綜合:「我們的思想方式與感恩(聖體)聖事相符合;反過來說,感恩(聖體)聖事亦堅定我們的思想方式」。

二、怎樣稱這聖事?

  1. 這聖事所具有取之不盡的富饒,可由其不同的名稱表達出來。不同的名稱展現出此聖事的不同層面。我們稱這聖事為:

    感恩禮(Eucharist)。如此稱之,因為這聖事是向天主謝恩的行動。這兩個希臘字eucharistein(祝謝:路22:19;格前11:24)及eulogein(祝福:瑪26:26;谷14:22),讓人想起猶太人的──尤其用膳時候的──祝謝禱詞,這些祝謝禱詞宣揚並讚頌天主創世、救贖和聖化的工程。

  2. 主的晚餐。如此稱之,因為這聖事連接著主在受難前夕與門徒一起享用的晚餐;藉此我們預享那在天上耶路撒冷的羔羊婚宴。

    擘餅。如此稱之,因為耶穌採用了這源自猶太人用餐的特有儀式:祂以主人的身分,祝謝並把餅擘開,分給眾人,祂刻意地在最後晚餐中這樣做了。耶穌復活後,門徒就是因這動作而認出祂來,初期的基督徒也用這個說法來稱呼感恩聚會。他們藉著分餅來象徵:凡分食同一個擘開的餅──基督──的人,就是進入與祂的共融中,並在祂內形成一個身體。

    感恩聚會(synaxis)。如此稱之,因為感恩(聖體)聖事是在信友聚會中舉行的,這是教會的有形表達。

  3. 主受難和復活的紀念。

    神聖的祭獻(聖祭)。如此稱之,因為它是救主基督的唯一祭獻的實現,並包括教會的奉獻;它也稱為彌撒聖祭「讚頌之祭」(希13:15)、屬神的祭獻聖潔的祭獻,因為它完成並超越舊約的一切祭獻。

    神聖的禮儀。如此稱之,因為在這聖事的慶典中,找到教會整個禮儀的核心及最深刻的表達;在同一意義下,我們也稱這聖事為神聖奧跡的慶典。又稱之為至聖聖事,因為它是聖事中的聖事。這名稱也用於存放在聖體櫃裡祝聖過的餅酒。

  4. 共融(領聖體)。如此稱之,因為藉此聖事,我們與基督結合。基督使我們分享祂的體血,成為一個身體;我們也稱之為神聖之物(tahagia; sancta)──這是宗徒信經所說「諸聖相通」的原本意義──天使的食糧、天上的食糧、常生之藥、天路行糧(Viaticum)……
  5. 神聖的彌撒(Missa)。如此稱之,因為這實現救恩奧跡的禮儀,在結束時派遣(missio)信友,好使他們能在日常生活裡實踐天主的旨意。

三、救恩史中的感恩(聖體)聖事

餅酒的標記

  1. 藉著基督的話語和祈求聖神,使餅酒成為基督的體血,是感恩禮的核心。教會忠於主的命令,為紀念祂,繼續做祂在受難前夕所做的:「祂拿起餅來……」,「祂拿起一杯葡萄酒……」,直到祂光榮地再來。餅酒以超乎我們理解的方式成為基督的體血,餅酒的標記也繼續象徵天主創世的慈恩。因此,在獻禮中,我們感謝造物主賜給我們餅酒──「人類勞動」的成果,但它們首先是「大地的產物」和「葡萄樹的果實」,是造物主的恩賜。教會在「君王司祭」默基瑟德「帶來餅酒」(創14:18)的行動中,看到了自己獻禮的預象。
  2. 在舊約時代,人把餅和酒,與大地的其他初果一起呈上,作為祭獻,這表示對造物主的知恩。但是,在「出谷」事件裡,餅和酒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:以色列人每年在逾越節所吃的無酵餅,是紀念天主解救他們倉皇逃離埃及;也紀念天主在曠野降下瑪納,使以色列人時常謹記,要靠天主的聖言作為生活的食糧最後,日用的食糧是預許福地的出產,是天主信守祂許諾的保証。猶太人在逾越節晚餐結束前舉起「祝福之杯」(格前10:16),為酒帶來的慶節般的歡樂,增添了末世的幅度,亦即期待著默西亞降來重建耶路撒冷。當耶穌建立感恩(聖體)聖事時,祂賦予祝福餅和酒的行動一個新而決定性的意義。
  3. 在增餅奇跡裡,主[拿起餅來]祝謝後,擘開,交由門徒分給群眾,讓他們吃飽;這預示祂感恩(聖體)聖事的獨特食糧是如此豐盛,取之不盡。在加納婚宴上變水為酒的標記,已預告耶穌受光榮的時刻。它顯示在天父的國裡婚宴的圓滿,在那裡,信友暢飲那成為基督寶血的新酒。
  4. 耶穌首次預告感恩(聖體)聖事時,使得門徒分裂,如同祂預告受難時一樣,引起他們反感:「這話生硬,誰能聽得下去呢?」(若6:60)感恩(聖體)聖事和十字架同是絆腳石。這是同一的奧跡,不斷成為分裂的原因。「難道你們也願走嗎?」(若6:67):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,經年累月地在迴響著。祂愛的邀請使我們發現,唯有祂才有「永生的話」(若6:68);誰以信德來接受祂感恩(聖體)聖事的恩賜,就是接納祂自己。

感恩(聖體)聖事的建立

  1. 主既然愛了屬於自己的人,就愛他們到底。當祂知道時辰已到,要離開世界回到父那裡去時,祂在晚餐中為他們洗腳,並交給他們愛的命令。為留給他們這愛情的保証,為使他們與自己永不分離,並且為讓他們參與祂的逾越,祂建立了感恩(聖體)聖事,作為祂聖死與復活的紀念,並吩咐祂的宗徒要舉行這事,直至祂的再來;「於是將他們立為新約的司祭」。
  2. 三部對觀福音和聖保祿,都給我們傳述了感恩(聖體)聖事的建立;至於聖若望,他則記載了耶穌在葛法翁會堂,為準備建立感恩(聖體)聖事所說的話:基督指明自己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命之糧。
  3. 耶穌選擇了逾越節來實現祂以前在葛法翁所預告的:把自己的體血賜給祂的門徒:

    無酵節日到了,這一天,應宰殺逾越節羔羊。耶穌打發伯多祿和若望說:「你們去為我們預備要吃的逾越節晚餐罷!」……他們去了,……並預備了逾越節晚餐。到了時候,耶穌就入席,宗徒也同祂一起。耶穌對他們說:「我渴望而又渴望,在我受難以前,同你們吃這一頓逾越節晚餐。我告訴你們:非等到它在天主的國裡成全了,我決不再吃它。」……祂遂拿起餅來,祝謝了,擘開,遞給他們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而捨棄。你們要這樣做,來紀念我。」晚餐以後,耶穌同樣拿起杯來,說:「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所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」(路22:7-20)。

  4. 耶穌與宗徒在逾越節餐宴上舉行這最後晚餐時,給猶太人的逾越節賦予了決定性的意義。事實上,新的逾越,就是耶穌通過死亡和復活到達父那裡,這在最後晚餐中提前實現,且在[今天的]感恩祭中慶祝。感恩祭完成猶太人的逾越節,並提前實現教會在天國的光榮中最終的逾越。

「你們要這樣做,來紀念我」

  1. 耶穌命令要重複祂的行動和話語,「直到祂再來」。這命令不但要求我們懷念耶穌及祂所做的一切,且是針對由宗徒和他們的繼承人所舉行的禮儀慶典,紀念基督、祂的生活、祂的死亡和復活、以及祂在父前的代禱。
  2. 從一開教會就一直忠於主的命令。關於耶路撒冷的教會,宗徒大事錄這樣記載:
  3. 他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,時常團聚,擘餅,祈禱。……每天都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,也挨戶擘餅,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(宗2:42,46)。

  4. 基督徒尤其在「一週的第一天」──主日,即耶穌復活的日子,團聚一起「擘餅」(宗20:7)。自那時起,直到今天,感恩(聖體)聖事慶典一直綿延不斷;如今,在教會裡,我們在各處都可以參加這具有同樣基本結構的感恩祭。它依然成為教會生活的中心。
  5. 如此,感恩祭一次一次地舉行,次次都在宣告耶穌的逾越奧跡,「直到祂再來」(格前11:26);旅途中的天主子民,「經過十字架的窄門而前進」,走向天上的盛宴;那時,所有被選的人將在天國裡坐席。

四、感恩祭的禮儀慶典

世代相傳的彌撒

  1. 從第二世紀起,我們已有殉道者聖猶思定的見証,他描述了感恩祭程序的基本輪廓。直到今天,這輪廓仍完好地為各大禮儀族群所保存。聖猶思定曾在公元155年左右,向外教皇帝虔誠者安多尼(Antoninus Pius)解釋基督徒所做的:

    在我們稱為「太陽日」這天,住在城市和鄉間的信眾,都前來聚集在同一地方。

    按照時間許可,誦讀宗徒的記載和先知的著作。

    讀經者讀畢,主席便教導和勉勵會眾仿行這些美好之事。

    然後,我們一同起立祈禱:為我們自己……,也為所有其他的人祈禱,無論他們身在何地,好使我們都能正直地生活和行動,並忠於誡命,以獲得永遠的救恩。

    祈禱結束後,我們彼此親吻。

    然後,有人遞上餅與一杯混合了水的酒,交給眾弟兄的主席。

    他接過餅酒,便因子及聖神之名,光榮稱頌宇宙之父;並以相當長的時間感恩(希臘文:eucharistian),使我們堪當領受這些恩賜。

    當他祈禱和感恩完畢,全體會眾便高聲回應:「阿們」。

  2. 主席感恩與民眾回應之後,我們中那稱為執事者,就把祝謝過的餅以及酒和水,分給在場參禮的人;也帶給那些不在場的人。

  3. 感恩祭禮儀按照它的基本結構展開,這結構歷經許多世紀,一直保存到今天。它包含著兩大部分,這兩大部分基本上形成一個整體:

    ──會眾集合,聖道禮儀,包括宣讀聖經、講道和信友禱詞;

    ──感恩禮儀,包括呈獻餅酒、有祝聖效果的感恩祈禱(感恩經)和領聖體禮。

    聖道禮儀和感恩禮儀,共同組成「一個整體的敬禮行動」事實上,在感恩祭裡,為我們擺設的筵席,既是天主聖言的筵席,也是主的身體的筵席。

  4. 這不就是「復活的耶穌跟門徒所共進的逾越節晚餐」的情節嗎?復活的耶穌與他們同行時,給他們講解聖經,然後與他們同席進餐時,「祂拿起餅來,祝謝了,擘開,遞給他們」。

禮儀慶典的進行

  1. 所有信友聚集一起。基督徒來到同一地方舉行感恩聚會。此聚會之領導者是基督自己,祂是感恩祭的主要執行者(principalagent)。祂是新約的大司祭,是祂親自以不可見的方式主持整個感恩慶典。主教或司鐸則是以基督元首之名(inpersona Christicapitis)代表祂主持聚會,在宣讀聖經後講道,接受獻禮並以感恩經祈禱。所有的人在慶典中,都各按其分,主動參與:宣讀聖經、呈獻禮品、送聖體聖血,全體會眾則以「阿們」顯示他們的參與。
  2. 聖道禮儀的讀經包括「先知的著作」,即舊約聖經和「宗徒的回憶錄」,即宗徒書信和福音。宣讀聖經後就是講道,勸勉眾人接受聖言,並切實當作天主的話來領受,且付諸實行。隨後,為全人類代禱,正如宗徒所說的:「首先我勸導眾人,要為一切人懇求、祈禱、轉求和謝恩,並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代禱」(弟前2:1-2)。
  3. 呈獻禮品:然後有時以列隊方式,把餅酒帶到祭台,由司祭以基督之名在感恩祭中奉獻,使之成為基督的體血。這正是基督在最後晚餐中所做的行動:「拿起餅和杯來」。「唯有教會能向造物主獻上這純潔的祭品,即以感恩之心,向造物主獻上祂所創造的」。祭品呈獻到祭台,是沿用默基瑟德的舉動,並將造物主的恩賜交託在基督的手中。是基督在祂的祭獻裡,使人類的獻祭達致完美。
  4. 從起初,基督徒帶來為感恩祭用的餅酒,也同時帶來他們的禮物,為分給有需要的人。這奉獻(捐獻)的習慣是合乎時代的,是由基督的榜樣所啟發的,祂成了貧困的,好使我們成為富有的:
  5. 那些富裕的,和願意的人,按照各人的能力捐獻。收集的捐獻,交給主席,用來幫助孤兒寡婦、病人或因其他原故而有所匱乏的人,如囚犯、移民等。總之,是援助所有貧困的人。

  6. 感恩經(anaphora):藉著感恩經──感恩和祝聖的祈禱,我們到達慶典的中心和高峰:
  7. 頌謝詞裡,教會藉著基督、在聖神內,感謝聖父;感謝祂所做的一切工程:創造、救贖和聖化的工程。整個團體連同天上的教會、天使和全體聖人,不停地讚頌天主,向祂高唱「聖、聖、聖」。

  8. 在呼求聖神禱詞(epiclesis)裡,教會祈求聖父派遣祂的聖神(或祂聖化的德能)降臨於餅酒之上,使餅酒藉著聖神的德能成為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,並使那些分享感恩祭宴的人,成為一心一體(某些禮儀傳統把呼求聖神禱詞編排在紀念禱詞[anamnesis]之後)。

    在建立聖體聖血的敘述裡,基督所言所行的力量,以及聖神的德能,使基督的聖體聖血,也就是祂在十字架上一次而為永久所完成的祭獻,以聖事的方式,臨現於餅酒形下。

  9. 在隨後的紀念禱詞裡,教會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、復活和光榮地再來;將聖子為使我們與天主和好的祭獻,呈獻給天主父。

在求恩禱詞(intercessions)裡,教會表示感恩祭是天上人間的整個教會一起舉行的,包括生者、死者;並與教會的牧者,即教宗、教區主教和他的司祭團及執事、以及普世主教和他們的教會,團結合一。

  1. 在領聖體禮部分,唸完主禱文(天主經)及擘餅後,信友領受「天上的食糧」和「救恩之杯」──即基督的體和血,祂「為世界的生命」(若6:51)把自己奉獻出來。

    這餅酒是「祝謝過的」(古老用法是採被動式eucharisted),因此,「我們稱這食糧為祝謝過的餅(eucharist);只有相信我們所講的是真理,受過洗而獲得罪赦和重生,並按基督的教訓而生活的人,才可分享這食糧」。

五、聖事性的祭獻:感恩、紀念、臨現

  1. 基督徒從開始便舉行感恩祭。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,也有不同的禮儀傳統,但感恩祭的本質從未改變,因為我們自知受命於主,為主的命令所約束;祂在受難前夕吩咐說:「你們要這樣做,來紀念我」(格前11:24-25)。
  2. 我們為紀念祂的犧牲(祭獻)而舉行慶典,來遵守主的這項命令。這樣做,我們就是向天父呈獻祂自己所賜給我們的:祂創造的恩賜──餅和酒,而這餅和酒藉著聖神的德能和基督的話語,成了基督的體血;基督就是如此真實而奧妙地臨現

因此,我們應把感恩祭視為:

──向父的感恩和讚頌;

──基督及其身體所作祭獻的紀念;

──基督藉其聖言和聖神德能的親臨。

向父的感恩和讚頌

  1. 感恩祭──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贖我們的聖事──也是為感謝天主創世工程的讚頌之祭。在感恩祭裡,經由基督的死亡和復活,將所有天主鍾愛的受造物,呈獻給天父。通過基督,教會便能為感謝天主在受造物和人類中所做的美好和正義的一切,獻上讚頌之祭。
  2. 感恩祭是呈獻給天父的感恩之祭,是對天主的讚頌,教會藉此表達她對天主的知恩,感謝祂的一切恩惠,也感謝祂藉創造、救贖和聖化所完成的一切。感恩祭首先是表達「感恩」的心意。
  3. 感恩祭也是讚頌之祭,教會藉此以萬物之名頌揚天主的光榮。這讚頌之祭只有通過基督才得實現:基督把信徒與祂自己、連同祂的讚頌和代禱結為一體,好能藉著祂偕同祂,向天父呈獻讚頌之祭,並在祂(基督)內蒙受悅納。

基督及其身體──教會──所作祭獻的紀念

  1. 在教會──基督的身體──的禮儀中,感恩祭是基督逾越的紀念,是祂唯一祭獻的實現和聖事性的奉獻。所有的感恩經中,在建立聖體聖血的敘述之後,都有一端稱為紀念(anamnesis)的禱詞。
  2. 按照聖經的意義,紀念不但意指回憶往事,也是宣告天主為人類所完成的奇跡異事。在舉行這些事件的禮儀時,這些事件透過某種方式而得以臨在和實現。以色列子民就是以這種方式,了解他們出離埃及的事件:每當他們慶祝逾越節時,出谷的事件便臨現在信徒的記憶中,如此促使他們的生活符合這事件。
  3. 紀念在新約中得到了一個新的含義。每當教會舉行感恩祭時,就是在紀念基督的逾越奧跡,這奧跡亦藉此而臨現: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遠完成的祭獻萬古常新。「每次在祭台上舉行基督──我們的逾越羔羊──在十字架上所作的祭獻,就是實行我們得救的工程」。
  4. 由於感恩祭是基督逾越的紀念,所以它也是一個祭獻。感恩祭的祭獻特質顯示在基督建立這聖事的話上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而捨棄的」;以及「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」(路22:19-20)。在感恩祭中,基督所交付的身體,就是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交付的身體;所交付的血,就是祂「為大眾傾流,以赦免罪過」的血(瑪26:28)。
  5. 所以,感恩祭是祭獻,因為它使十字架的祭獻重現(臨到現場),因為它是十字架祭獻的紀念,也因為它應用十字架祭獻的果實:
  6. [基督]我們的主、天主,以代禱者之身死在十字架祭台上;祂藉此一次而永遠地奉獻自己給天主父,為人類實現祂永恆的救贖。可是,祂的死亡不應使祂的司祭職中斷(希7:24,27),於是,祂在最後晚餐,即「祂被交付的那一夜」,願意留給教會──祂鍾愛的淨配──一個有形可見的祭獻(正如人性所要求的),以便重現祂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遠地所完成的流血祭獻,使此祭獻的紀念一直流傳至世界的終結(格前11:23),並使其救贖效能應用在我們身上,赦免我們每日所犯的罪過。

  7. 基督的祭獻和感恩祭的祭獻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祭獻:「所奉獻的祭品是同一個,如今藉司祭的職務作奉獻的,和當時那位在十字架上作自我奉獻的,是同一位,只是奉獻的方式不同而已」。「在彌撒中所完成的神聖祭獻裡,同一基督身在其中,以不流血方式自作犧牲;祂昔日以流血方式在十字架的祭台上一次而永遠地奉獻了自己」。
  8. 感恩祭也是教會的祭獻。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參與她元首的奉獻。教會偕同基督完全奉獻自己。她結合於基督的代禱,為全人類祈求天父。在感恩祭中,基督的祭獻也成為祂肢體的祭獻。信友的生活,他們的讚美、痛苦、祈禱、工作,都與基督的讚美、痛苦、祈禱、工作,及祂整個的奉獻結合,因而獲得新的價值。基督的祭獻臨現在祭台上,使世世代代的基督徒,都可以與祂的奉獻相結合。
  9. 在地下墓穴的畫象上,教會常被畫成一位正在祈禱的婦人,她伸開雙臂祈禱。正如基督在十字架上伸開雙臂,教會也藉著基督、偕同基督、在基督內,奉獻自己,並為全人類代禱。

  10. 整個教會都與基督的奉獻和代禱結合。教宗擔負著伯多祿在教會中的職務,他與每次舉行的感恩祭相連合,在感恩祭中,他被稱為普世教會合一的標記和僕人。地方主教常是感恩祭的負責人,即使由司鐸主持的也是如此;誦唸感恩經時,提及他的名字,表示他在他的司鐸團當中,並由執事所協助,是個別教會的首領。團體也為所有聖職人員祈禱,他們為團體,並偕同團體,奉獻感恩祭獻:
  11. 唯有由主教,或由他所授權的人所主持的感恩祭,才被視為是合法的。

    基督信徒的屬神祭獻,是藉著司鐸的職務,與唯一中保基督的祭獻結合而完成;就是說,這祭獻是藉司鐸的手,以整個教會的名義,在感恩祭中,以不流血的聖事方式所奉獻的,直到主再來臨。

  12. 與基督祭獻相結合的,不但是現世的信友,也包括那些已經在天上受光榮的信友:教會紀念榮福童貞瑪利亞,以及所有聖人聖女,並聯同他們,一起奉獻感恩祭。在感恩祭中,教會一如在十字架下,偕同瑪利亞,與基督的奉獻和代禱相結合。
  13. 感恩祭也為去世的信友──「那些在基督內逝世,卻尚未完全淨化的信友」──而奉獻,好使他們能進入基督的光明和平安裡:

    把這身體隨便埋在哪裡吧!不要為它煩惱!我只要求你們,無論在那裡,都要在主的祭台前紀念我。

  14. 然後,[在感恩經中]祈禱時,我們為已亡的神長、主教,總之,為所有先我們而安息的人代禱,我們相信由於那神聖可敬的犧牲者之臨現,我們為亡者獻上懇禱,這為他們的靈魂是有極大益處的。……當我們為亡者向天主呈上祈禱時,即使他們曾是罪人,……我們獻上那為我們的罪而自作犧牲的基督,如此使人類之友──天主──垂憐亡者,也垂憐我們。

  15. 聖奧思定巧妙地概括了這端信理,鼓勵我們日益圓滿地參與感恩祭中所慶祝的我們救主的祭獻:

    這個完全得到救贖的城市,亦即諸聖的聚會和團體,經由大司祭呈獻給天主,作為普世的祭獻。這位大司祭取了奴僕的形體,在受難中,為我們眾人奉獻了自己,使我們成為這偉大元首的身體。……這就是基督徒的祭獻:「我們雖多,在基督內只是一個身體」(羅12:5)。教會不斷地以教友都熟知的祭台上的聖事重行(reproduce)這個祭獻;教會也很明白,隨著她所奉獻的,她自己也被奉獻了。

基督藉其聖言和聖神的德能臨現

  1. 「那已死、或更好說已復活,現今在天主右邊,代我們轉求的基督耶穌」(羅8:34),以不同的方式臨現於祂的教會內:在祂的聖言中,在教會的祈禱中,因為「哪裡有兩個或三個人,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,我就在他們中間」(瑪18:20);在貧窮、病弱和被囚禁的人當中(瑪25:31-46);在祂所建立的聖事中,在彌撒聖祭中,並在聖職人員身上。但「最高峰,是祂臨現於感恩(聖體)聖事的餅酒形下」。
  2. 基督臨現於感恩(聖體)聖事的餅酒形下,其方式是獨一無二的。祂提昇感恩(聖體)聖事,使之超越其他聖事,成為「靈性生活的圓滿,和所有聖事的終向」。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,連同祂的靈魂和天主性,即整個基督,真正地、真實地、且實體地」蘊藏於至聖的感恩(聖體)聖事之內。「我們稱這種臨在為真實的,這說法並非是排他性的,好似其他的臨在是不真實的;但這臨在是最卓越的,因為它是實體的臨在,而且既是天主、又是人的基督整個地藉此臨現」。
  3. 基督是藉著餅酒的轉變成為基督的體血,而親臨在這聖事裡。教父們堅決確認這是教會的信仰:是基督的話及聖神的行動,有效地促使「餅酒轉變成為基督的體血」。因此,金口聖若望宣告說:
  4. 使所奉獻的(餅酒)成為基督體血的,不是人,而是那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自己。司祭擔任基督的角色,說出基督的這些話,然而,這些話的力量及恩寵,卻是天主的。基督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」。是這句話把奉獻的禮品轉化[成了基督的體血]。

聖安博談論這種轉變時說:

    我們要相信這並不是自然形成的,而是由那祝謝[的話]所祝聖的。祝聖的力量遠勝於自然的能力,因為藉著祝聖,自然的事物被轉變了。……基督的話,既然可以使那不存在的成為存在的,難道不能轉變那些已經存在的東西,成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存在嗎?給予事物原來的本質,跟改變它們的本質,是一項驚人的壯舉。

  1. 特倫多大公會議綜合天主教的信仰,聲明說:「因為我們的救主基督說過,祂在麵餅形內所奉獻的,真是祂自己的身體。所以,教會一直確信,如今在這神聖大公會議,再度予以宣布:藉著餅與酒的被祝聖,餅的整個實體,被轉變成為我主基督身體的實體;酒的整個實體,被轉變成為祂寶血的實體。這種轉變,天主教會恰當地、正確地稱之為餅酒的實體轉變(transsubstantiation)」。
  2. 基督在感恩(聖體)聖事中的臨在,始於祝聖餅酒的那一刻;同時,祝聖的餅酒形持續多久,基督的臨在就持續多久。基督是整個地、完全地臨在於餅形及酒形內,而且是整個地、完全地臨在於每一分之內,所以,擘餅並不把基督分開。
  3. 感恩(聖體)聖事的敬禮。在彌撒禮儀中,為表達我們的信德,確信基督真實臨在於餅酒形下,在許多敬禮中,我們以屈膝或深深鞠躬,作為欽崇主基督的標記。「天主教會一直不斷地履行對感恩(聖體)聖事的崇敬之禮,不但在舉行彌撒時,也在彌撒以外,包括:極細心地保存祝聖過的麵餅(聖體);明供聖體讓信友隆重朝拜;舉行聖體遊行等」。
  4. 聖體櫃原來是為把「聖體」恰當地保存起來,好在彌撒外,把聖體送給病人或那些不能到場參與彌撒的人。教會由於對基督真實臨在於聖體聖事內的信德日益加深,而意識到默默朝拜臨現聖體聖事內之主的深意,因此,聖體櫃必須放置在聖堂內特別尊貴的地方;它的構造應強調、並顯示基督真實臨在於這聖事的事實。
  5. 基督願意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繼續臨在於教會內,是極為恰當的。基督以可見的方式離開屬於自己的人時,願意給予我們祂聖事性的臨在;祂為拯救我們而要在十字架上奉獻自己時,願意我們能保有祂愛的「紀念」,祂愛我們「到底」(若13:1),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。事實上,祂藉著在聖體聖事中的臨在,奧妙地留在我們中間;祂就是曾經愛了我們,並為我們而捨棄了自己的那一位。祂藉著表達和通傳這分愛的標記,仍存留在我們中間:
  6. 教會和世界極需要聖體聖事的敬禮。耶穌在這愛的聖事內等待我們。我們不要吝嗇時間,要在朝拜聖體中與祂相遇,在充滿信德的默觀中與祂相遇,賠補世界的種種罪過。我們永不要停止對聖體的朝拜。

  7. 「臨在於這聖事內的,是基督真實的肉身和基督真實的寶血。聖多瑪斯說:『我們不能靠感官,而只能靠信德來理解這種臨在;但信德卻要依靠天主的權威』。因此,聖濟利祿註解路加福音第廿二章十九節『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而捨棄的』時,說:『不要問這事是否真實;而要以信德來接受救主的話,因為祂是真理,祂不會撒謊。』」:

    虔誠朝拜,隱形的天主,我叩首至地,

    禰確實臨在麵酒形下,我決不懷疑;

    我心全部屬於禰,翕合禰聖意,

    瞻仰禰的奧妙,我不勝欣喜。

     

    我想看禰、摸禰、嘗禰,但都難以履及,

    唯能聆聽禰的話語,覺得無比甘飴。

    我相信天主聖子所說的一切,盡屬真理;

    沒有任何事物,可與此真理之言相比。

六、逾越的宴會

  1. 彌撒是祭獻性的紀念──在它內延續十字架的祭獻,同時也是領受主的體血的神聖宴會,兩者是不可分的。然而,感恩祭獻的慶典,全是為指向信友藉著領聖體與基督親密結合。領聖體,就是接受基督本身;祂曾為我們犧牲自己。
  2. 教會舉行感恩祭所聚集圍繞的祭台,代表著同一個奧跡的兩面:主獻祭的祭台和主的餐桌。很明顯,基督徒的祭台就是基督自己的象徵:祂臨在於信友的聚會當中,奉獻自己,作為我們和好的犧牲品;同時交付自己,成為從天上賜下給我們的食糧。聖安博道:「如果基督的祭台不是基督身體的肖象,那麼是甚麼」?他在另一處又說:「祭台代表[基督的]身體,而基督的身體就在祭台上」。禮儀的許多祈禱文中,表達祭獻和共融宴會(領聖體)之一體性。羅馬教會在她的感恩經中,這樣祈禱:

    全能的天主,我們懇切求命令的聖天使,將這祭品,捧到至高的祭台上,呈獻於神聖的尊威台前:賜我們凡參與這祭獻的,領受了聖子的聖體聖血之後,得以充滿一切天恩和聖寵。

「你們大家拿去吃」:與主共融(領聖體)

  1. 1384主再三邀請我們,囑咐我們在感恩(聖體)聖事中接受祂:「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: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,不喝祂的血,在你們內,便沒有生命」(若6:53)。
  2. 為回應這項邀請,對如此偉大和神聖的時刻,我們必須準備自己。聖保祿勸勉我們要省察自己的良心:「無論誰,若不相稱地吃主的餅,或喝主的杯,就是干犯主體和主血的罪人。所以人應先省察自己,然後才可以吃這餅,喝這杯;因為那吃喝的人,若不分辨主的身體,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」(格前11:27-29)。凡明知自己身負大罪的人,必須先接受和好聖事,才可領受主的體血。
  3. 面對著如此偉大的聖事,信徒只可懷著一分熾熱的信德,謙虛地重複百夫長的話說:「主,我當不起禰到我心裡來,只要禰說一句話,我的靈魂就會痊癒」。在金口聖若望的神聖禮儀(彌撒)中,信友以同樣的心神祈求:

    啊,天主子,讓我今天在禰奧妙的晚餐中,與禰共融吧。我不會向禰的仇敵揭示那奧秘,也不會像猶達斯那樣親吻禰。但是,會像那好強盜一樣,向禰呼喚:「耶穌,當禰進入禰的國時,請紀念我」。

  4. 為能相稱地接受這聖事,信友應遵守自己教會所規定的聖體齋。外在的態度(姿勢、服裝)應表達出尊重、莊嚴和喜樂之情,因為此刻基督要成為我們的貴賓。
  5. 信友如果具有所需的準備,每次參與彌撒都領聖體,這才符合感恩祭本來的意義。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說:「極鼓勵信友更完善地參與彌撒,就是在司鐸領受聖體聖血之後,信友們也接受在同一祭獻中的主的身體」。
  6. 教會規定信友「在主日和慶節參與神聖禮儀(彌撒)」,並以和好聖事做準備,每年至少領受感恩(聖體)聖事一次。如果可能的話,就在復活期內履行。但教會積極鼓勵信友在主日和慶節,或更經常地,甚至是每日都領受感恩(聖體)聖事。
  7. 由於基督是聖事性地臨在於餅酒形下,因此即使單以「餅形」領聖體,也足以得到感恩祭的全部恩寵。基於牧民理由,以這種方式領聖體,已合法地成為拉丁禮教會普遍的習慣。但是,「如兼領餅、酒兩形,則領聖體的標記更能圓滿地表達其標記的意義,因為這種方式使感恩宴會的標記更明顯地表示出來」。這是東方禮領聖體的通常方式。

領聖體的效果

  1. 領聖體加強我們與基督的契合。在領聖體禮中所領的聖體(聖血)帶來的主要效果,是與耶穌基督親密結合。事實上,主說:「誰吃我的肉,並喝我的血,便住在我內,我也住在他內」(若6:56)。在基督內的生活建基於感恩宴會:「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,我因父而生活;照樣,那吃我的人,也要因我而生活」(若6:57)。
  2. 在主的慶節,信友領受聖子的聖體時,彼此宣布喜訊:永生的保証已經賜下,正如天使向瑪利亞瑪大肋納說:「基督已復活了!」現在,生命和復活也都賦予那領受基督的人。

  3. 一如物質的食糧滋養我們的肉身生命,領聖體同樣奇妙地滋養我們的靈性生命。共融於復活基督的身體,即「那藉聖神得到生命,也藉聖神賦予生命」的身體,能保存、增強並更新基督徒受洗時所接受的恩寵生命。此生命的成長,需要聖體來滋養。聖體也是人生旅途的食糧;直到我們臨終的時候,它將是賜予我們的天路行糧(viaticum)。
  4. 領聖體使我們與罪惡分開。領聖體時所領的基督身體,是「為我們而交付的」;所喝的血,是「為眾人所傾流的,以赦免罪過」。因此,感恩(聖體)聖事若不同時潔淨我們所犯的罪,並保護我們免陷於將來的罪,就不能使我們與基督結合。
  5. 「我們每次吃這餅,喝這杯,就是宣告主的死亡」(格前11:26)。我們宣告主的死亡,就是宣告罪惡的赦免。如果祂每次傾流祂的血,都是為了赦免罪惡,我們就應時常領受祂的聖血,為使我們的罪常得赦免。正因為我們時常犯罪,就應時常獲得治療。

  6. 正如肉體的食糧用以補充消耗的體力,同樣,感恩(聖體)聖事堅強那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減弱的愛德,此受振奮而具有活力的愛德除去小罪。由於基督把自己交付給我們,因而重新激發我們的愛,使我們能擺脫依戀世物的偏情,而植根於祂:
  7. 由於基督因愛為我們而死,當我們為紀念祂的聖死而舉行聖祭時,祈求聖神降臨,把基督那分愛賜給我們;基督正是因為這愛,願意為我們而死,我們謙恭地祈求:靠這愛的力量,因領受聖神的恩賜,我們能夠「把世界看作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,同樣我們也為世界而被釘在十字架上」。……接受了這愛的恩賜後,我們便死於罪惡而活於天主。

  8. 感恩(聖體)聖事,藉著它在我們內所激發同樣的愛德,保護我們免陷於將來的大罪中。我們越分享基督的生命,越增進與基督的友誼,就越不容易因大罪而與祂分離。感恩(聖體)聖事的目的,不是為赦免大罪,因為赦免大罪是和好聖事本身的事。感恩(聖體)聖事本身,是那些與教會圓滿地共融的人的聖事。
  9. 奧體的合一:感恩(聖體)聖事塑造教會。那些領受這聖事的人,與基督更緊密地結合。基督更藉此把他們與所有的信徒結合,成為一個身體──教會。領聖體更新、堅強、深化這分藉聖洗已實現的、在教會內的結合。在聖洗聖事中,我們蒙召成為一個身體。感恩(聖體)聖事實現這個召叫:「我們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,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?我們所擘開的餅,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?因為餅只是一個,我們雖多,只是一個身體,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」(格前10:16-17)。
  10. 如果你們是基督的身體,各自都是祂的肢體,那末,這放在主的餐桌上的,便是你們的聖事;你們所領受的,是你們的聖事。面對你們所領受的,你們回答:「阿們」(「是的,這是真的!」)。這樣回答,你們就予以肯定。因為你們聽到「基督的身體」這句話,回答「阿們」,你們就該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,好使你們的「阿們」真的成為名副其實!

  11. 感恩(聖體)聖事促使我們關心窮人:為能真實地領受基督為我們交付的體血,我們當在最窮苦的人身上認出基督,他們是基督的兄弟姊妹:
  12. 你已品嘗了主的血,卻沒有認出你的兄弟姊妹。如果某人被認為堪當參與聖餐,而你卻認為他不配分享你的食物,那麼你就侮辱了這聖餐。天主從你的罪惡中解救了你,並邀請你來這裡坐席,可是你卻沒有因而變得更慈悲。

  13. 感恩(聖體)聖事與基督徒的合一。聖奧思定面對如此偉大的奧跡,讚嘆道:「啊!仁愛的聖事、團結的標記、愛德的連繫」。由於教會的分裂使信徒不能共同參與主的聖餐,我們因而體驗到很深的痛苦;這種痛苦越深,我們就應越迫切地向上主祈求,使所有信基督的人早日回復圓滿的合一。
  14. 東方教會雖尚未與天主教會圓滿地共融,卻仍懷著極敬愛之情舉行感恩祭。「這些教會雖與我們分離,卻仍保有真正的聖事,特別由於宗徒繼承而保有的司祭職和感恩(聖體)聖事;此等聖事使他們和我們密切地聯繫」。在聖事上(insacris)有某種共融,因此在感恩(聖體)聖事上,「在適當情形下,經教會當局核准,不但可行,且應加以鼓勵」。
  15. 始自因宗教改革而與天主教會分離的教會團體,「特別是因為欠缺聖秩聖事,而未能將感恩(聖體)聖事奧跡的固有本質,完整地保存下來」。因此,對天主教會來說,在感恩(聖體)聖事上,與這些團體相通共融(互領聖體),是不可以的。然而,這些教會團體「在舉行聖餐、紀念主的死亡和復活時,宣認這聖餐象徵與基督共融的生命,並期待基督光榮地來臨」。
  16. 如有嚴重的需要,天主教聖職人員可按照教區正權人的權衡,為尚未完全與公教會(天主教)共融、卻自願提出請求的其他基督徒,施行感恩(聖體)、懺悔、病人傅油等聖事;不過他們必須有適當的準備,並能表示對這些聖事所持的信仰與天主教會相同。

七、感恩(聖體)聖事  「未來光榮的保証」

  1. 教會在一篇古老的禱文內,詠讚感恩(聖體)聖事的奧跡:「啊!聖宴席上,基督是珍餚,祂的苦難今紀念,聖寵充滿我們的靈魂,未來生命的保証,也賜給我們」。假如感恩祭是主耶穌逾越的紀念;假如我們在祭台前領聖體,使我們充滿「一切天恩與聖寵」,那麼,這聖事也就讓我們預享天上的光榮。
  2. 最後晚餐中,主親自轉移門徒的目光,朝向將來在天國裡圓滿實現的逾越奧跡:「我告訴你們:從今以後,我不再喝這葡萄汁了,直到在我父的國裡那一天,與你們同喝新酒」(瑪26:29)教會每次舉行感恩慶典時,就憶起這個許諾,並轉目朝向「那要來的一位」(默1:4)。她在祈禱時呼求祂的來臨,說:「主,來罷!(Maranatha!)」(格前16:22)「主耶穌,來罷!」(默22:20)「願你的恩寵降臨,並願這世界過去!」。
  3. 教會知道,即使現在,主以感恩(聖體)聖事的方式來臨,祂就在此聖事中,就在我們中間。然而,這臨在是遮掩住的。因此,我們舉行感恩祭的慶典,是在「期待著永生的幸福和救主耶穌基督的來臨」,並祈求「將來在天國,永遠同享禰的光榮:那時禰將擦乾我們的眼淚,因為我們要親眼看見禰、我們的天主,永遠相似禰,無窮盡地讚美禰。因我們的主基督」。
  4. 對「正義常居其中的新天新地」的莫大希望,我們除了感恩(聖體)聖事之外,沒有其他更確定的保証和更明顯的標記。事實上,每次舉行這奧跡的慶典,「實行我們得救的工程」,我們所「擘開的那同一個餅,是常生的良藥,抗除死亡的解毒劑,使我們永遠活在耶穌基督內的食糧」。

撮要

  1. 耶穌說:「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;誰若吃了這食糧,必要生活,直到永遠……。誰吃我的肉,並喝我的血,必得永生……他住在我內,我也住在他內」(若6:51,54,56)。
  2. 感恩祭是教會生命的中心和高峰,因為在感恩祭中,基督把祂的教會及所有的肢體聯合於祂在十字架上、一次而永遠地、呈獻給天父的讚頌和感恩之祭;基督藉此祭獻,把救恩傾注給祂的身體──教會。
  3. 感恩祭的慶典該常包含:宣讀天主聖言;感謝天主父所賜的一切福分,尤其是賜給我們祂的聖子;祝聖餅酒;並藉領受主的體血,而參與這禮儀宴會。這些要素共同組成一個整體的敬禮行動。
  4. 感恩祭紀念基督的逾越,即由基督的生活、死亡和復活所完成的救世工程,這救世工程透過禮儀行動得以臨現。
  5. 基督──新約永恆的大司祭──親自藉著司祭的職務,呈獻感恩聖祭;而且也是那真實臨現於餅酒形下的同一基督,作為感恩聖祭的祭品。
  6. 只有那些有效領受聖秩的司祭,才能主持感恩祭,祝聖餅酒成為主的體血。
  7. 麥麵餅和葡萄酒是感恩(聖體)聖事的必要標記。司祭呼求聖神惠然降臨餅酒之上,並恭誦祝聖的話,即耶穌在最後晚餐所說的:「這就是我的身體,將為你們而犧牲,……這一杯就是我的血……」
  8. 藉著祝聖,餅酒發生實體轉變而成為基督的體血。生活的、光榮的基督,祂的體血、連同祂的靈魂和祂的天主性,真正地、真實地、且實體地臨現於祝聖過的餅酒的形下。
  9. 感恩祭,由於是祭獻,也為賠補生者死者的罪過而獻,並為獲得天主賞賜的屬靈或屬世的恩惠。
  10. 願意在聖體共融中領受基督的信友,須處於天主寵愛的狀態中。覺察自己身負大罪的信友,除非先接受和好聖事得到罪赦,不應領此聖事。
  11. 領受基督的體血,能加強與主的契合,得赦免小罪,並受護佑免陷重罪。由於領受這聖事的人,與基督的愛的連繫得以加強,這聖事便能加強教會──基督奧體──的團結合一。
  12. 教會積極鼓勵信友每次參與感恩祭時,都領聖體。教會規定信友每年至少領聖體一次。
  13. 既然基督臨現於祭台上的聖事中,我們就該以朝拜之禮來尊崇祂。「朝拜至聖聖事(聖體),是對我們的主基督感恩的証明、愛情的標記、欽崇的本分」。
  14. 基督由於已經離世回歸天父,就在感恩(聖體)聖事中賜給我們一項保証,保証將來與祂共享光榮:參與聖祭使我們與祂以心體心,使我們有力量跋涉今生的旅途,渴求永生,並使我們現在就與天上的教會,與童貞榮福瑪利亞和全體聖人結合為一。

<返回>

<續1420條>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<返回目錄>